close

·        旺報


·        記者宋秉忠、陳秀蘭/報導


 大陸曾經是製造業天堂,但現在已經變成製造業的地獄。想繼續做的台商固然要面對工人難找、工資猛漲的問題,不想做、想收掉的台商,只要消息傳出,馬上就被大陸員工圍廠停產。真的「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生產被迫中斷6個月


 10月分,鴻海鄭州廠和仁寶成都廠先後傳出罷工事件,而罷工的理由聽起來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像是「品管要求太嚴」、「加班太多」、「十一黃金假期沒放假」。


 留在沿海的台商這時候如果想遷廠,只要消息走漏,馬上就會被大陸員工圍廠,要求加發遣散費。


 年初,一家東莞台商家具大廠只是著手把產能轉移到其他省分,消息傳出後,接連遭到員工圍廠,生產被迫中斷6個月。11月,深圳的筆電零件廠──協禧也是想把產能逐步移到昆山,員工就要求公司結清年資,要求不成,就發起罷工。


 在行政權至上的大陸,這些不合法的罷工事件接連發生在台商身上,與當地政府的處理態度息息相關。


 維穩 官方護航勞工


 因為在「維穩」的國策下,一個地方只要爆發像「罷工」這種可能造成社會「不穩定」的事件,主政者就可能被「一票否決」──下台。


 因此,在協調勞資糾紛時,大陸政府比台灣政府更堅定站在勞工那一方。舉例說,廠商在申請破產清算時,第一順位就是要付員工足額的資遣費,其次才是返還政府的稅費減免,最後才是賠償債權人。


 以下就有一個案例,充分說明現在台商「進退兩難」的處境。


 距離深圳機場只有半小時車程的深圳松崗鎮,是台商進前廣東最早落腳的地點之一。當地原有一家1992年就設廠的台商玻璃燈具廠,現在這家工廠已經遷往廣東北部,由第二代接手管理;創辦人台商蔡老闆現在很多時間是在台灣陪家人,回想遷廠前,工人趁機罷工「要錢」的往事,心裡仍有氣。


 當時,蔡老闆打算到工資、土地較低廉的粵北設廠,並逐年縮小深圳廠的規模,沒想到消息走漏後,就接連發生數起員工圍廠事件。更有兩批離職員工集體控告他「未發加班費」。


 其實,加班費早就納入工資裡,每月按時撥到員工銀行帳戶,只是過去沒有要員工在工資條上簽字,因此無法證明員工確實有拿到加班費。這兩件勞資糾紛原本經過仲裁,已經判定台商勝訴,但當地法院還是以「各打五十大板」的方式,判台商必須補給每位員工5千元(人民幣,下同)的加班費。


 刁難「技術性問題」


 除了員工罷工、圍廠外,台商想關廠、遷廠的最大風險還是來自當年「笑臉迎人」的大陸地方政府。很多台商反映,當工廠才傳出關廠消息,地方官馬上就來找麻煩。除了稅務機關,衛生檢查機關也上門,提出一些「技術性問題」為難台商,像是指控工廠「粉塵太大」,要求每位員工必須到指定醫院檢查,有些台商工廠有近1千名員工,按1160元的檢查費計算,就要16萬。


 還有,消防單位也會在台商打算遷廠或關廠前,上門算「歷史總帳」。特別是東莞、深圳很多郊區,過去幾乎是沒有規畫過的工業區,台商老闆在當地建廠,愛怎麼蓋就怎麼蓋,但現在麻煩來了,如果嚴格按照消防法規取締,幾乎沒有一家工廠能夠合格。但是許多地方政府不管台商的苦,仍然硬要廠商重新規畫廠區,造成多家工廠的生產線調整不及,影響到訂單交期。


 不想虧錢 轉回台投資


 前深圳台商會會長黃明智早在2008年金融風暴,就看到大陸越來越不適合開工廠,而及早規畫回台投資事宜。黃明智那時就說:「現在不要再跟我說什麼OEMODM,什麼升級的事。」對於加工貿易的衝擊,他的因應之道很簡單,「各個工廠自負盈虧,由各廠總經理負責,目標只有一個,不要虧錢;工人走了,不再補;不夠的料件,向別人買;如果再做不下去,就把工廠停了,把廠地轉租給別人。」


 2010年在兩岸簽署ECFA後,黃明智看到台灣製產品在大陸市場的潛力,率先投資投資10多億新台幣,在苗栗後龍興建捲菸廠,現在已經成功返銷大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ola王寶華 的頭像
    rola王寶華

    王寶華的顧問室

    rola王寶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