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保外貸香港遭遇嚴格審查 企業融資轉道新加坡臺灣
金融市場21世紀網2014-07-15 03:30
“同一家公司申請,香港卡了大半年,新加坡都做成2筆了,1年期貸款利率只有2.8%。就連臺灣甚至韓國的審查都比香港要寬鬆許多。”程衛(化名)的公司是福建一家具備真實貿易背景的企業,卻屢屢在香港申請內保外貸碰壁。
程衛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抱怨說,為了獲取低息內保外貸,他走訪了包括交行、工行在內的中資行香港分行,儘管手持完全真實的貿易合同,卻反復被信貸經理盤問資金用途,不僅借款金額要打9折,就連借款期限也只能最長6個月,年利率動輒3.5%。面對如此苛刻的條件,他果斷放棄香港,前往新加坡和臺灣申請,審批過程異常順利,不到半年已先後獲批3筆內保外貸。
記者向多家在香港主要從事內保外貸的中資行核實。一家中資行香港分行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香港金管局不僅要求每個季度按企業類別、資金用途單獨上報內保外貸統計,還要求銀行嚴格把關第一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合規的要求比以往嚴格。
另有來自工銀國際的信貸經理透露,出於風險控制的考慮,暫時只考慮6個月或期限更短的貿易融資;至於交行香港分行則對借款人的資金用途要求嚴格,寧可少放貸,也不允許疑似虛假貿易重現。
招商局金融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胡斌表示,對監管來說,內保外貸業務已經不是“洪水猛獸”了;在風險可控的背景下,預計香港本地銀行對涉及內地的貿易融資貸款仍將保持雙位元數字的增長,銀行在風險管理方面也漸趨成熟。
棄港投新
“我又不是套利,所有貿易合同均有真實的交易背景,但似乎香港的銀行總是半信半疑。”程衛先後找到了工銀亞洲和交行香港分行申請內保外貸。以往整個流程短至2個月的申請一拖就是半年。鬱悶之餘,他決定去其他人民幣離岸中心試試。
最近,程衛在工行新加坡分行成功獲批了價值3億元的內保外貸,1年期借款利息2.8%,算上利用外商直接投資(FDI)和地下錢莊回流國內的成本,仍遠低於工銀亞洲所開出的6個月貸款利率。而這已經是他半年來在新加坡和臺灣獲得的第三筆低息融資了;與此同時,他在香港銀行的申請仍遙遙無期。
事關香港金管局在4月曾下發指引要求各持牌銀行控制信貸過快增長,由於香港銀行的貸款增量主要來自與內地相關的貿易融資,指引被認為是變相收緊香港對內地企業的貸款門檻,內保外貸業務首當其衝。
前述香港分行負責人告訴記者,由於分行成立僅1年,內保外貸作為核心對公業務仍處在高速增長期,並沒有因為金管局的指引而出現放緩。但與過去相比,審核過程確實嚴格了不少。
他表示,以往境外放貸銀行對申請內保外貸的資金用途審查並不嚴格,主要依靠內地擔保行的授信審查;而現在,金管局要求嚴查每一筆貸款的實際用途,除了核對出口單據,更要做好貸後管理,確保資金用於申報的用途,而沒有違規回流。
除了資金用途,審批的另一個變化是金管局要求境外行嚴格把關第一借款人(通常是實際借款人的離岸子公司)的財務狀況,確保子公司有足夠的現金流來覆蓋利息和償還本金。該負責人表示,以前的內保外貸基本上只審查內地借款主體的財務情況,現在的要求顯然更為嚴格,如果沒有真實的海外投資或貿易背景,子公司就很難通過境外行的審查。
程衛透露,只要資料通過審核,新加坡和臺灣的銀行對借款用途並不會太多過問,只要客戶承諾遵守中國的外債管理辦法,最快2個月內就可以放款,且利率比香港更有競爭力。他說,香港市場已很難找到低於3%的內保外貸,算上資本回流的成本,和直接在國內融資相比已沒有太多優勢。
內保外貸方式“洗錢難”
上周,央視曝光央視所提供的“優匯通”業務涉嫌説明客戶洗錢並非法換匯。一時間,各種“先行先試”的跨境人民幣業務都受到了懷疑。
胡斌說:“內保外貸本質上是跨境融資行為,不存在單向的跨境資金流動;客戶在最終需要償還借款的前提下,沒法洗錢。內保外貸的監管風險在於防範境外獲取的資金違規回流。”
7月14日,外匯管理局發佈通知,改革返程投資外匯管理方式,優化相關管理流程,允許境外融資及其他相關資金留存境外使用。而在5月19日公佈的《跨境擔保外匯管理規定》中,明確境內個人可作為擔保人並參照非銀行機構辦理內保外貸業務。
對此,上述香港分行主管表示尚未聽說內保外貸業務向個人客戶開放,目前仍以內地分行長期合作的企業客戶為主。
金管局統計披露,今年一季度香港整體銀行業的內地相關貸款增長10.8%至28670億港元,占銀行總資產14.4%。其中,民企在港貸款約5280億港元,按季增長8.2%。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