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大陸企業對台投資為何停滯不前?
華夏經緯網 2014-10-28 09:28:02
作者 王建民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日前,臺灣經濟主管部門公佈2014年前三季度大陸企業赴台投資統計,投資專案98件,較上年同期減少3.9%;投(增)資金額2.6億美元,同期下降20.1%。而且自2009年6月臺灣開放大陸企業赴台投資以來,累計批准對台投資為581件,批准投資金額11.3億美元。顯然,大陸企業對台投資可謂停滯不前,遠不如預期,而且還呈現下降態勢,這與兩岸經濟合作與台商對大陸投資規模很不相稱,表明大陸企業對台投資遇到不少困難與障礙,需要引起重視,需要尋找停滯不前的原因,為下一步促進大陸企業赴台投資創造條件。
就市場角度看,臺灣投資市場規模小,投資市場需求不足,是制約與影響大陸企業對台投資積極性、造成對台投資進展十分有限的基本因素。臺灣經濟發展進入後工業化時期,可投資的重要產業、項目有限,製造業投資主要集中在半導體產業與光電產業等極少數產業上,而這是大陸相對較弱勢的產業,是臺灣最具優勢的產業,制約了大陸在臺灣最具競爭優勢產業領域投資。臺灣服務業雖然廣泛,占GDP的比例達70%,但服務業投資相對飽和,加上服務業領域投資相對敏感,投資的機會與專案不多,大陸企業很難找到理想的投資項目。
就投資環境看,臺灣總體營商環境尚可,法律健全,制度規範,但政治環境則很不理想,尤其是對大陸來說,島內藍綠政治對抗,對大陸企業在台投資與發展太過敏感。未來臺灣地區政權輪替的可能性很大,如果未來由歧視與另眼看待陸資的民進黨執政,對大陸企業來說存在很大的政治風險與心理恐懼感,不敢在台進行大規模的或長遠性的投資。這是目前大陸企業對台投資多以試探性與小規模投資為主的另一重要原因。尤其是年初臺灣爆發反服務貿易協定的“太陽花學運”,對兩岸關係發展與兩岸經貿合作產生重大負面影響,惡化了臺灣投資的政治社會環境,影響大陸企業對台投資的積極性。
就島內對陸資的心態而言,臺灣內部普遍對陸資存在歧視觀念。不論藍營還是綠營,在對待陸資問題上,不是將陸資視為促進經濟發展的積極因素,不是視為促進就業的拉動力量,而是始終視為臺灣經濟與政治安全的隱患與威脅,因此處處設防與限制。尤其是綠營對陸資有敵意,將其汙名化與政治化,而且不斷給陸資“找茬”,無事生非,非常不利於大陸企業對台投資。
就政策環境看,台當局儘管在幾年前就開放大陸企業赴台投資,也獲得肯定,但與其他國家或地區鼓勵與提供陸資優惠政策有很大不同,沒有出臺鼓勵性的政策,沒有優惠政策,反而是處處防範與限制,農業沒有開放,服務業只開放了一半,製造業雖然大部分開放,但每一開放領域又設置了嚴格的條條框框,如不得控股,不得擔任董事會,投資金額不得超過一定比例,等等,這些都嚴重阻礙了大陸企業對台投資。年中台前“經濟部長”下臺交接時,向新任者表示他推動的十大財經政策主軸之一就是“加強對陸資的管制”。在這樣一個歧視與管制政策下,大陸企業對台投資停滯不前就不難理解。
目前大陸一年對外直接投資規模超過上千億美元,台商對大陸累計投資也超過上千億美元,而大陸企業對臺灣投資幾年來累計只有區區11億美元,實在太少了,與大陸對外投資的發展趨勢不符,也與台商到大陸投資不相稱。這一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同時,大陸經濟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時期,中速增長成為“新常態”,同時大陸企業“走出去”、擴大在全球投資、兼併與發展也成為一種“新常態”。這對臺灣來說,是一個難得的吸引陸資、促進經濟發展的好機會。臺灣應解放思想,多點經濟考慮,少點政治思考,正面與理性看待陸資,不應將陸資視為威脅與危險,而應視為經濟力量與發展機會。如果觀念不調整,政策不改變,大陸企業對台投資停滯不前的狀況就難以改變。(本文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