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兩岸會展產業的合作新藍圖


 


會展產業是中國大陸在十二五所推動的重點方向,也是兩岸簽署ECFA早收清單的項目之一。經濟部為了促進兩岸在會展產業方面共謀正向發展,已在今年六月份廣邀來自上海、南京等地的會展產業相關單位,以及有意在台灣合辦或是投資會展產業的企業,來台進行交流。會展產業是現階段兩岸皆大力培養支持的重點產業,未來兩岸要如何在會展產業方面促進交流,經營出會展產業的品牌與口碑,創造更大社會與經濟效益?本文將探討兩岸在會展產業的特色與利基,並展望兩岸在會展產業的合作方向。
文:劉馨(NGO工作者)

會展產業,是會議展覽產業的簡稱,由會議(Meeting)、獎勵旅遊(Incentive)、大型會議(Convention)及展覽(Exhibition)等四者的合稱,俗稱為MICE產業。
1851年英國舉辦第一屆世界博覽會引起廣泛迴響之後,正式開啟了會展活動的序幕。會展產業的價值效益不僅在推廣相關產品或是技術而已,經常也結合旅遊、觀光,與當地的文化、美食、風景結合在一起,帶動周邊食衣住行的相關行業的發展。從國際化、全球化的角度來看,一個國家的會展產業不僅象徵著該國的文明發展與現代化程度,更是檢視該國經濟實力的重要指標,尤其目前環境意識抬頭,屬於綠色產業的會展產業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會展產業在「無污染產業」、「精緻化服務業」方面的特性乃促使各國大力發展會展產業,亞洲方面雖然起步較歐美晚,但日本、新加坡、香港已具相對知名度,台灣也已晉升亞洲會展產業第六名,中國大陸則在近幾年急起直追,積極透過會展產業打造國家與各地重要城市的知名度,創造相關經濟、觀光、文化與社會效益。

中國大陸「十二五」規劃重視會展產業
會展產業是中國大陸文化產業當中一個較為新興的分支,在十一五期間,已經有若干重點城市將會展產業納入城市發展規劃,並出臺了若干鼓勵扶持的政策,目前在十二五規劃當中,更進一步將會展產業納入國家重點扶持項目與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當中,透過國家政策支持會展產業,一方面以展覽形式來增強科技研發與創新,另一方面也透過會展來建立城市素質、促進觀光。
會展產業本身是科技、經濟、文化發展的產物,若是能夠舉辦得當,更能提高當地的經濟發展水準,增進城市的文明化程度。近年來,中國會展業雖然有初步成果,但品牌展會少、結構不合理、行業創新能力不足等發展難題仍有賴更完善的經濟與社會條件。目前十二五的規劃正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模式,可謂為會展產業創造了有利的發展條件,包括建立更為穩定的經濟環境、大力發展服務業、擴大民生內需、平衡區域發展戰略、建立完善的產業體系、完善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等政策方向,都將有助於推動中國大陸會展產業的發展。
目前中國大陸許多城市的會展規劃皆提及要成為會展中心,也多希望與台灣保持在會展產業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像是貴陽就希望以其地理區位優勢,成為西南地區有影響力、並與國際會展業融合接軌的中國夏季會展名城;而日前河北省冀台經濟文化交流團來台時,也對聯合報系近年從事數位匯流、會展產業、文創商品等工作進行交流。然而,中國大陸目前面對的問題是並不是所有的城市都適合成為會展中心,過度重視豪華展館建設的結果,反而忽略了發展會展產業的相關配套措施,導致投資過多難以得利的困境。對此,在十二五期間,中國大陸若能不再盲目追求「又多又大」的會展產業,進而能夠透過理性規劃會產產業的發展進程,與台灣或是國際密切接軌,將能擴大會展產業的發展潛能。

會展產業為台灣未來十大重點服務業之一

相對於中國大陸來說,台灣的會展產業已相當成熟,目前會展產業已被列入台灣十大重點服務業,去年台灣會展產業產值為751億元,今年預估達847億元,明年則上看959億元,在經濟部在今年七月份所公佈之國際展覽業協會(UFI)的報告中,台灣在2010年的專業展覽面積已達552000平方公尺,居亞洲第6名,優於新加坡,年成長達13.3%,經濟部預期當南港展覽館二館於2015年正式完工後,台北地區的展覽攤位更可望成長近5成,屆時將可望開創會展產業的高峰。

依據UFI統計,去年居亞洲專業展覽面積第6名的台灣,僅次於中國、日本、香港、南韓、和印度,這是台灣自2005UFI統計以來最佳表現,從2008年的第8名、2009年第7名攀升至2010年的第6名,表現相當突出,包括各項專業展覽的攤位皆大幅增加,像是台北國際電腦展、台北國際自行車展、台北國際食品展、台北國際體育用品展、台北國際汽車零配件展等等大型展覽等,又增加了台北國際扣件展、台北國際照明展及台北國際健康醫療展,將近1000個新增的專業展覽攤位,是提升台灣國際專業展在亞洲排名的重要因素。

經濟部預估台灣會展產業在2011年表現將更好,尤其兩岸經濟環境的改善與經濟交流合作的增加,更促進了會展產業的蓬勃發展,目前比較可惜的地方是台灣展覽館場地仍不足,使得辦理國際展的能量勢必有所瓶頸,南港第二展覽館的興建工作,將可望於2015年再開放2400個展覽館攤位供國際展覽使用,促使未來台灣會展產業的發展仍有大幅度的成長空間。

近年來,臺灣各縣市皆紛紛發展會展產業來試圖帶動城市經濟,以台北來說,繼今年上半年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之後,下半年更將在10月份舉辦2011台北世界設計大會(2011 IDA Congress),經濟部預估此項國際級大型會展將吸引國內400萬人次、國外3萬人次參與,可望帶動逾80億元的觀光消費商機;至於台中方面,聯合報系日前也在台中投入會展產業,在台中高鐵特定區投資1.5億元,預計設置811個國際標準攤位,打造台中最大的國際會展中心,並與南仁湖集團策略合作,進一步擴展到16002000個攤位,讓中臺灣各產業群落在臺中即可舉辦產業展覽,帶動大台中地區的經濟升級。除此之外,預計在2013年完工的高雄世界貿易展覽會議中心,則預計可增加3100萬元稅收,創造2000個就業機會,提供高雄相關產業更為完整的展覽場域,提升高雄在鋼鐵、重機械及遊艇產業等企業之接單能力。

目前台北繼花博之後,國際型大型會展2011台北世界設計大會(2011 IDA Congress)即將在10月登場,這場在國際間素有這場素有「設計界奧運」之稱的盛會,預計可帶來相關文化觀光效益,未來台北若是藉由此次盛會申請獲可成為國際設計之都,更將成為韓國首爾之後的亞洲第二個與站上國際設計舞台的城市。


共創兩岸會展產業的經濟效益
  會展產業被看作是「朝陽產業」、「城市名片」,為了擴大ECFA會展產業效益,兩岸合辦會展將是重要趨勢。
  台灣會展產業專業度較高,但受限於台灣展覽館場地的不足,因此創造的經濟效益有限。在ECFA簽訂後,透過與大陸相關展覽館洽談合辦會展,將創造更高的會展產業效益。對此,貿協在今年八月即將與上海、成都、西安、深圳與廈門等地洽談兩岸合辦展覽,擴大兩岸在會展產業方面的經濟效益。
  除此之外,在大陸舉辦台灣名品展,塑造台灣品牌,也是創造會展經濟與品牌效益的具體合作方法。像是今年七月份在天津舉辦的台灣名品博覽會,共有800家廠商到場設置2000個展攤,展出內容涵蓋傳統產業到高科技產業,並以精品館受到極大矚目,能夠有助於銷售台灣產品。另外,東莞台商協會設置大麥客,不只提供台資企業零售發展平台,協助台商就地升級轉型、打造自主品牌,也在該棟大樓中打造了佔地9,000平方米的台灣名品博覽會展中心,長期展示台資企業產品,塑造前進中國大陸市場的主要展銷中心。
  目前中國大陸各城市相當重視會展產業,莫不希望透過會展產業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就業機會、品牌銷售、與城市營造等等。對此,台灣業者一方面可以多透過相關大陸會展產業,拓展本身的銷售範圍,建立台灣的品牌,從經濟效益到城市交流,廣泛打造出台灣品牌的市場效應。另外一方面,亦可藉助台灣在會展產業的專業能力,與中國大陸各地已經興建好的大型展覽館廣泛合辦國際型會議展覽,解決台灣在專業會展展覽館不足的限制,讓台灣會展專業人才可以透過與國際的接軌,擴大與中國大陸的合作,廣泛促進兩岸在會展產業的經濟及社會效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ola王寶華 的頭像
    rola王寶華

    王寶華的顧問室

    rola王寶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