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地成套利工具 財部、國產局遭糾正


中國時報 【鄭閔聲/台北報導】


財政部國有財產局主管國有非共用土地,並以出售土地挹注國家財政,但監察院調查發現,國有財產局標售土地時,僅追求利潤極大化,卻忽略民眾福祉。部分壽險業者在收購國有土地後,並未開發利用,反而養地等待地價上漲,甚至轉手套利,間接導致房價飆漲。監委李炳南、劉玉山認為財政部及國有財產局疏失事證明確,昨天依法提出糾正。


調查報告指出,九十三年到九十八年間,國有財產局共出售大台北地區國有土地一百九十九件,其中七十五案至今未開發,有六十二案業者完全沒有申請建築執照,另有十三案以申請建照卻未開工。甚至還有六筆土地被轉手三次,八筆土地遭四次以上,業者利用標售國有土地套利的情況確實存在。


劉玉山表示,喧騰一時的信義聯勤俱樂部土地,國有財產局九十五年標售時底價為一坪一百萬元,當時被新光人壽以平均每坪二百七十四萬元標下,當時已被各界稱為天價。沒想到兩年多以後,新光人壽轉手時,更以每坪四百零六萬元售出,獲利高達四十%以上,國有土地顯然已淪為壽險業者牟利工具。


李炳南則指出,九十三年迄今,壽險公司就標下十一筆位於台北市國有土地,建商則標下五十六筆,兩者面積合計占所有售出土地的四十五%以上,這還不包括許多以個人名義代表公司購買者。國有土地遭少數壽險業者及大型建商挾龐大資金把持的問題不容忽視


     調查報告指出,財政部針對國有土地售出後遭囤積獲利之情況,所研擬對策成效不彰,且國有財產局對於國有土地的經營管理,缺乏整體性規畫,欠缺經營管理與執行成果之評估機制,顯未善用國有土地,監院因而依法提出糾正。


 


售後買回擬擴大


中國時報 【沈婉玉/台北報導】


監察院因國有地出售後遭囤積獲利,糾正國有財產局。財政部國產局長張佩智說,目前已全面停止標售大面積國有地,且台北市、新北市出售小面積國有地已建立「售後買回」機制,應可亡羊補牢。未來,國產局將全面研究檢討,考慮擴大「售後買回」機制的實施範圍。


國產局表示,九十三年到九十八年依法出售國有非公用土地,當時並未訂定相關配套的機制,出售後的土地已屬私人所有,無法後續介入處理。國產局指出,在九十八年十月後,五百坪 以上大面積國有地已不再標售,大量杜絕投機者標得國有地後囤積炒作機會。去年國產局依行政院指示建立國有非公用土地售後買回機制,以防止小面積國有地標售後,可能發生囤積獲利情況。


     國產局表示,目前實施售後買回機制,是針對台北市、新北市等位屬都市計畫地區面積在一百坪以上者,得標人沒有在二年內(須經都市設計審議者為三年)利用(即取得建造執照並開工),國產局得以原價買回,以提高國有地出售後利用效率,可避免財團、建商養地或圈地並哄抬地價。這項措施,未來不排除將擴及全五都。


 


王寶華與您分享 098258583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la王寶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