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2-09    出處:旺報






新任經建會主委尹啟銘指出,台灣當前經濟發展危機,在於經濟結構上出現許多失衡,而這種失衡「隨處可見」,不只在結構面,也在產業面,因此,台灣的經濟要發展,結構要做很大的調整。

 此外,尹啟銘也強調,兩岸經濟合作,不光是為了兩岸,而是因應全球經濟演變及大陸經濟的崛起,兩岸經濟合作是全球化的一環,他認為兩岸的合作,可以達到雙贏、甚至多贏。而兩岸ECFA、兩岸智慧權保護協議以及投保協議,就是在創建這樣的平台。

 以下是專訪摘要:

 問:行政院長陳冲上任時,認為產業結構調整是現階段重要問題,當前台灣的經濟發展,到底面臨那些難題與挑戰?

 答:台灣整個經濟結構發展,出現許多失衡現象。從總體面看,我們都知道,帶動台灣經濟成長的三個引擎是消費、固定投資與外貿出口。2000年時民間消費與投資雖減緩,但2000年時全年經濟景氣,外貿出口成了帶動台灣成長的「特大號」引擎,讓台灣有很好的經濟表現,但2008年金融海嘯,到最近爆發歐美債務危機後,全球經濟走緩,這個特大號引擎就熄火了,外貿出口受影響,這就是失衡產生的困難。

 服務業應扮成長引擎

 再從台灣的結構面看,台灣服務業占國內生產總值(GDP)高達7成以上,製造業產值占國內總產值不到3成,但從台灣經濟成長的貢獻度看,服務業貢獻率卻不到一半,有近5成貢獻是來自工業,顯示產業結構失衡,如何讓服務業扮演經濟增長引擎,是當前產業結構調整重要課題。

 就產業面觀察,台灣出口過度集中在少數產業,5年前台灣出口大宗是半導體、面板、資通訊產品;現在則是半導體、面板與油品;相較南韓出口大宗,不只有資通訊產品,還包括造船、鋼鐵、汽車等多元化產品,顯示台灣出口過度集中在少數產業。

 而這種結構失調,不僅在結構面,也在產業面與個別產業間。台灣經濟發展出現失調,是「到處都是,隨處可見」,因此,台灣經濟要發展,結構面要做很大調整,尤其是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及永續發展趨勢潮流,台灣經濟結構如何調整,是經建會未來努力目標。

 問:經建會有財經小內閣稱譽,又是台灣總經濟規畫師,總統也提到加速兩岸經濟合作,您對兩岸經濟合作,有何藍圖構想?

 大陸是亞洲動力來源

 答:兩岸經濟整合,是全球化的一環,並不是「為了兩岸而兩岸」,而是為因應全世界經濟變局及中國經濟的崛起。特別是2008年金融海嘯、到2011年歐美債務危機爆發後,亞洲占全球經濟成長貢獻率已由2000年的22%,上升至43%,亞洲已成為全球經濟成長的火車頭,而大陸更是亞洲經濟成長動力的重點來源,我們必須去掌握這個機會。

 未來兩岸經濟合作,是台灣全球化的一環,我們希望透過兩岸經濟合作,創造雙贏,並希望透過兩岸ECFA、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協議等平台,搭建吸引跨國企業借道台灣轉進大陸灘頭堡的平台,搶進大陸,創造多贏。

 問:院長已指示「自由經濟示範」由經建會負責,您的構想如何?

 答:總統提出的「黃金十年」,將爭取加入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但TPP是高品質自由貿易區,因此,若想加入TPP,台灣未來勢必邁向自由化,但自由化並不是一步到位,也因此,蕭副總統提出「自由經濟示範區」建議;逐步推進自由化時,不可否認的,兩岸特殊情形一定會納入自由經濟示範區規畫的考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la王寶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