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若股東會已就董監事酬勞總金額予以決議,則其細節分配方式事項,應認屬董事會之職權,由董事會決議之


裁判字號:100年訴字第166


裁判日期:民國 100 10 26


資料來源:司法院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00年度訴字第166


原   告 安錐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永貴


原   告 林仲義


訴訟代理人 李永裕  律師


被   告 璟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蘇深賢


      Joerg Fri.


訴訟代理人 陳麗珍  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董監酬勞事件,經本院於民國100 10


5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被告應給付原告安錐有限公司新臺幣壹萬陸仟壹佰捌拾貳元,原


告林仲義新臺幣壹萬伍仟參佰柒拾參元。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新臺幣陸佰捌拾元,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於原告林仲義、安錐有限公司各以新臺幣


伍仟貳佰元、伍仟肆佰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各得假執行。但被告


如分別以新臺幣壹萬陸仟壹佰捌拾貳元、新臺幣壹萬伍仟參佰柒


拾參元為原告安錐有限公司、林仲義預供擔保者,各得免為假執


行。


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按公司與董事間訴訟,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由監察人代表公


    司,公司法第213 條有所明文。次按當事人喪失訴訟能力或


    法定代理人死亡或其代理權消滅者,訴訟程序在有法定代理


    人或取得訴訟能力之本人,承受其訴訟以前當然停止。第一


    百六十八條至第一百七十二條及前條所定之承受訴訟人,於


    得承受訴訟時,應即為承受之聲明。他造當事人,亦得聲明


    承受訴訟。民事訴訴法第170 條、第175 條第1 項、第2


    亦分別定有明文。查本件原告2 人均為被告璟豐工業股份有


    限公司之董事,有被告之變更登記表在卷可據,則原告與被


    告間之本件訴訟,自應以被告之監察人為被告之法定代理人


    ,而被告之監察人原為蔣淑娟,嗣變更為蘇深賢及Joerg Fr


    iedrich Haller,亦有被告基本資料查詢明細供卷可查,蘇


    深賢及Joerg Friedrich Haller業已具狀聲明承受訴訟,是


    本件列被告之監察人蘇深賢及Joerg Friedrich Haller為被


    告之法定代理人而進行訴訟,與前開規相合,合先敘明。


二、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但擴張或減縮


    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


    項第3 款定有明文。本件原告提起本訴原聲明請求:被告應


    分別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1,594,881.7 元及自起訴狀繕


    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依年利率百分之5 計算之利息


    ;並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嗣於訴狀送達後,變更訴


    之聲明為:被告應分別給付原告739,418 元及自起訴狀繕本


    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依年利率百分之5 計算之利息;


    並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經核上開原告所為訴之變更


    ,其訴訟標的與起訴時相同,僅請求金額減縮,核屬減縮應


    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按諸上揭規定,應予准許,合先敘明。


貳、實體事項:


一、本件原告起訴主張:


(一)原告於民國977 12日起擔任被告董事乙職,依被告之


      公司章程第19條規定任期為3 年,即自977 12 日至10


      0 7 11日止。又被告之公司章程第34條規定:「本公


      司每年決算所得盈餘,除依法完納一切稅捐及彌補以往年


      度虧損外,應先就其餘額提存百分之十為法定盈餘公積金


      ,如尚有盈餘得並同以往年度累積盈餘,經股東會決議分


      配數額,依百分比分配如下: 一、股東紅利百分之八十五


      。二、董事監察人酬勞百分之十。三、員工紅利百分之五


      」。另被告於996 27 日於被告之公司召開99年度股東


      常會,於會議中固通過議題二:「發放股東股息紅利135,


      564,951 元、董監酬勞15,948,817元、員工紅利7,974,40


      9 元」之盈餘分配案。但依被告95969798年度財報


      所載,該四個年度的總累積(未提撥)尚有盈餘為275,27


      9,002 元,98年度當年度「依法完納一切稅捐及彌補以往


      年度虧損外,應先就其餘額提存百分之十為法定盈餘公積


      金」後的「尚有盈餘」為50,309,020元整(NT$55,898,91


      2 ×90% ),僅佔4 個年度總盈餘的18.28%。亦即被告95


      9697年度的含原告在內的董監共7 人才有另外的81.7


      2%的分配權。假如兩位請辭的監察人也有權分配的話,那


      含上述兩位請辭的監察人在內的董監共12人只有上述18.2


      8%的分配權。原告主張本案確切應得之董監酬勞分別為2,


      113,001 元整(15,948,817×81.72%÷7+1,373,583 ×18


      .28%),而被告於本案審理時期間已各給付原告董監酬勞


      1,373,583 元,因此被告公司應至少再給付原告各739,42


      8 元。


(二)被告996 27日股東常會議題二之盈餘分配案並無發放


      「董監酬勞之日期」,且被告歷年股東會盈餘分配議案亦


      從無特別或單獨決議「發放董監酬勞之日期」之成例,表


      示董監酬勞發放之日期早有成例可循,無須另行議決。上


      開股東會通過之盈餘分配案,被告業已將「股東股息紅利


      」及「員工紅利」之金額於998 31 日分配完畢,僅剩


      下「董監酬勞」金額拒不分配,雖經原告屢次要求支付,


      被告均不予置理。被告之股東會雖未決議董監酬勞之發放


      時間,然此董監酬勞之債務屬未定期限之債務,被告應自


      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應負遲延責任。


(三)被告於原告起訴後已寄出支票發放依被告自行計算之董監


      酬勞。然被告所發金額1,373,583 元與原告原先主張之金


      額不同,此係因被告將被告於996 27 日召開股東常會


      決議通過發放含董監酬勞在內的盈餘分配案前就已辭職的


      兩位監察人列入分配名單所致。


(四)並聲明:1.被告應各給付原告739,418 元,及自訴狀繕本


      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2.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3.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


      行。


二、被告則以下列陳述答辯:


(一)查被告雖於996 27日召開股東常會,並於會議中通過


      議題二之盈餘分配乙案,決議董監酬勞15,948,817元,然


      該次股東會並未決議發放董監酬勞之日期,因之,被告縱


      於現時尚未發放董監酬勞,亦未悖於該次股東會之決議。


      而被告為將董監酬勞分配乙節加以制度化,故被告9912


      11日第10屆第13次董監事會議時將「董監酬勞分配辦法


      制訂」列為董監事會議之議題六,此有被告991211


      10屆第13次董監事會議開會通知單,然該次會議董監酬


      勞分配因僅討論至議題五,並未討論至議題六,故被告董


      監酬勞發放日期及程序,尚無所據。因之,原告實不得僅


      以被告已將「股東股息紅利」及「員工紅利」分配完畢,


      即謂被告公司拒不分配董監酬勞。


(二)董監事酬勞,屬盈餘分派之範疇。至董監事報酬,則指董


      事、監察人為公司服務應得之酬金,屬公司法第196 條、


      227 條之範疇。是以,報酬與酬勞,係屬二事。本件原


      告於民事起訴狀,謂依據被告公司章程,其等得主張董監


      酬勞云云,然渠等又於民事準備書一狀內敘明,主張其所


      請求者為董事報酬云云,因之,原告請求之標的,究為董


      監酬勞與董事報酬,迺屬二事,不得混為一談。另倘依原


      告民事起訴狀請求之事項係為董監酬勞,則被告雖於系爭


      股東常會決議董監酬勞,惟該次股東常會並未決議發放董


      監酬勞之期日,因之,發放董監酬勞之決定,自由董事會


      決議行之。再查,被告章程雖有董監酬勞之規定,然並未


      就董監事間應如何分配該酬勞之比例及數額等事宜予以規


      範,此係被告因何於系爭董監事會議將「董監酬勞分配辦


      法制訂」列為議題之原因。因之,原告主張平均分配,自


      無理由。


(三)又依據被告83年度股東大會暨臨時董監事會議紀錄,於召


      開股東會之當日,亦召開臨時董監事會議,並經與會之董


      監事一致通過董監酬勞發放比例,顯見被告發放董監酬勞


      乙節,實須經董監事會議議決通過無疑。原告謂被告董事


      會不決議行之或董監酬勞依以往慣例均與股東股息及員工


      紅利一併發放或此情事係屬被告公司內部之運作云云,與


      實情有違。


(四)末查被告於於100 4 26日董監事會議決議通過「98


      度董監酬勞分配辦法」,決議預計於100 5 月中發放98


      年度董監酬勞,被告已依決議寄發98年度董監酬勞金額1,


      373,583 元之支票正本予原告安錐有限公司。又被告亦於


      同日寄發98年度董監酬勞金額支票予原告林仲義,其金額


      本為1,373,58 3元,然因被告已代扣稅額68,679元,故扣


      除稅款後給付予原告林仲義之董監酬勞淨額為1,304,904


      元。被告寄發支票日期既係依上開決議所為,應無遲延利


      息之問題。


(五)並聲明:1.原告之訴駁回。2.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3.


      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三、本件經依民事訴訟法第270 條之1 1 項第3 款規定,整理


    兩造不爭執事項暨簡化爭點如下:


(一)不爭執事項:


    以下事實為兩造所不爭執,並有各項所列證據為證,堪信為


    真實。


    1.原告均為被告之董事,原告林仲義為常務董事,安錐有限


      公司為法人股東董事,以林永貴為法人董事代表人,任期


      977 12 日至100 7 11日,並有被告公司變更登


      記表1 份在卷可按(見本院訴字卷第22-25 頁)。


    2.被告公司章程第34條規定:「本公司每年決算所得盈餘,


      除依法完納一切稅捐及彌補以往年度虧損外,應先就其餘


      額提存10% 為法定盈餘公積金,如尚有盈餘得並同以往年


      度累積盈餘,經股東會決議分配數額,依百分比分配如下


      1.股東紅利85% 2.董事監察人酬勞10% 3.員工紅利


      5%。」,並有被告之公司章程1 份附卷可考(見本院補字


      卷第8-12頁)。


    3.被告於996 2799年度股東常會決議發放98年度盈餘


      分派,提撥法定公積10,849,982元後,每股以3.5 元,共


      計發放股東股息紅利135,564,951 元、董監酬勞15,948,8


      17元、員工紅利7,974,409 元(下稱系爭決議),並有被


      告之99年度股東常會會議紀錄1 份供卷可參(見上開補字


      卷第13頁)。


    4.被告業已依照系爭決議,於998 31 日發放股東股息紅


      利及員工紅利。


    5.被告於100 4 26日董事會(下稱系爭董監事會議)決


      議通過「98年度董監酬勞分配辦法」(下稱系爭辦法),


      決議預計於100 5 月中發放,並有系爭董監事會議之會


      議記錄及系爭辦法各1 份在卷可查(見上開訴字卷第91-9


      2 頁)。


    6.被告於本案繫屬後之100 5 18日分別以高雄地方法院


      郵局000000-0887 888 號存證信函將98年度董監事酬


      勞各1, 373,583元寄給原告(以支票方式給付),其中原


      告林仲義部分因代扣稅款68,678元,實際給付金額為1,30


      4,904 元,由林仲義於100 5 19日收執支票1 紙(發


      票人為被告,票據號碼為DH0000000 ,開票日期為100


       5 月13日,票據金額為1,304,904 元,受款人為林仲義)


      ,原告安錐公司未代扣稅款,實際給付金額為1,373,583


      元,由原告安錐有限公司於100 5 19日收執支票1


      (發票人為被告,票據號碼為DH0000000 ,開票日期為10


      0 5 13日,票據金額為1,373,583 元,受款人為安錐


      有限公司),並有卷附上開存證信函、支票、收執影本等


      件可佐(見上開訴字卷第83-90 頁)。


    7.被告在本案98年董監酬勞之前發放方式,若股東會有決議


      除息基準日,即以該日為發放日,並平均分配於董監事,


      若股東會未決議除息基準日,則由公司管理階層(包括董


      事長、董事會或總經理)決定發放日期。


    8.被告在98年度有董監9 人、監察人3 人,其中監察人張金


      龍於988 10 日辭任,其餘董監均於98年度全年在任。


(二)兩造爭執事項如下:


    1.系爭決議所定董監酬勞之性質為何?是否須受公司法第19


      6 條之規制?


    2.原告98年度應得之董監酬勞為何?


    3.被告於系爭董監事會議決議系爭辦法,是否合於公司法之


      規定?原告就98年度董監酬勞主張之計算方式是否有理由


     


    4.98年度董監酬勞之清償期為何時?


    5.原告依委任契約或民法第547 條規定,請求被告各給付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ola王寶華 的頭像
    rola王寶華

    王寶華的顧問室

    rola王寶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