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熱錢流走 壓力鍋會崩潰嗎?
【聯合報╱香港特派員李春】
北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今天起舉行,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已定調拍板「保物價、促增長、調結構、保民生」,從宏觀調控方向,到具體經濟政策取向,看似明朗,但中國大陸的經濟走勢仍有懸念(擔心)。
要說烏雲,是國際間最近再對中國大陸經濟「看空」,「崩潰論」再起;要說懸念,是熱錢是否流走、人民幣匯率是升是貶。
最近國際財經界再現的「中國經濟崩潰論」,說法跟上一輪的「崩潰論」有點不同,主要是著眼於中共當局的政策調整,以及中國大陸經濟面臨多重壓力,可能出現轉變。
這回的「崩潰論」,有實質關聯的是「熱錢流走」之說,也引起廣泛關注和討論。
從數據看,依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截至十月底,大陸外匯占款餘額為廿五兆元人民幣(指為沖銷外匯流入發行的通貨),光十月就減少了兩百四十九億元人民幣,這是二○○七年十二月以來首次下降。
由於中國大陸仍有外匯管制,外匯進出要有相應的人民幣收購進行,熱錢流動也可由外匯占款看出端倪。如回溯到九月,會發現外匯占款已經急降,展望十一月,預估流出規模會進一步擴大。這意味「熱錢」流出。
與熱錢流動的另一關聯現象,是人民幣匯率不升反貶。在美國強力施壓下,人人都預期人民幣有強大的升值壓力,但就在此時,出現了北京財經界說的「八連跌」,即從 十一月卅日 起,連續八個交易日中,觸及交易區間的下限,也稱為人民幣交易跌停。一直到 十二月九日 (上周五),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才較上一日小幅回升。
人民幣匯率這個異常表現,討論得更熱烈,判斷也兩極化。
不論熱錢流走,還是人民幣匯率出現首度貶值的現象,如果將「崩潰論」再現、熱錢流走、人民幣匯率由升而貶,串連在一起看,再近看中共領導層提出的「政策求穩」論,遠觀中國經濟發展的周期論,就須對中國大陸經濟是否面臨周期性變局,保持警愓,也意味中國大陸經濟的起落承受了更多來自美國、歐盟等更多外部的壓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