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型教養方式的優缺點與後果?


 


A:權威型教養方式養成孩子順服並尊重權威的性情。然而研究指出,這種家庭的孩子較缺乏獨立思考、獨立行動的能力,社會責任感也不高。嚴格的管教無法促進社會能力,因為那些正確行為背後的價值觀並沒有內化到孩子心中。高壓的控制(強迫孩子去做不願意做的事)特別會讓孩子變得怯懦,這些孩子顯得膽小退縮,期待別人給予指示。


 


不論是行為或口頭的高壓控制,都極具侵擾性,且常隨著父母的情緒反覆不定。藉著收回愛的方式控制行為或許有效,卻讓孩子缺乏安全感、焦慮不安,為了想被父母所接納而順從。這些方法在短期內可能有用,長期以往卻鮮少有成效,因為當中強調的是外在行為的結果,而非內化的價值觀。


 


權威型父母採取高壓的控制,規矩嚴厲、管教嚴格,然而支持度低。他們的孩子尊重權威,隨時順服,因為不順服會帶來處罰,而處罰是無論如何要避免的。他們謹守份際、不參與家庭的決策、也不質疑父母的權柄。家庭的氣氛矜持、緊張而凝滯。在極端的情況下,會有嚴厲而高壓的口頭或身體的懲罰,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恐懼和焦慮,在紀律與服從的絕對優先之下,找不到可以與之抗衡的愛的關係。


 


有時權威型的父母是文化價值的產物。東方社會特別容許母親對孩子溫暖的呵護,父親卻必須扮演嚴父的角色,管教子女。因此父親較難親近,唯恐一旦與孩子太過親近,會失去孩子的尊敬。在某些家庭,或許母親是權威型的,父親則慈祥和善。這樣的區別導致孩子把雙親當中的一方視為慈愛的天使,另一方則像是可怕的妖魔。


 


以下看看這個權威型父母的例子。一位來自基督徒家庭的亞裔美國青少年,因為在學校放棄學習,並覺得了無生趣而接受治療。起初治療時,他拒絕談話,然而當他逐漸對治療師產生信賴,開始對父親嚴厲的手表達忿恨和恐懼。他覺得自己在父親的眼中一無是處,也認為他永遠無法贏得父親的歡心。


 


他的父母在接受治療時,父親承認用手打他的孩子,正如權威型父母常有的情況。他不喜歡失去掌控的感覺,並說:「我懂得如何指正我的孩子,但不知道如何跟他建立關係。」治療師要求這位父親每晚在孩子入睡後,進入他的房間,為他做祝福禱告。這個父親照著治療師的話去做,他的形象開始改變,成為一個用手祝福,而非用手懲罰的父親,也在管教角色之外發展出聯結的關係,使他和孩子之間開展出新的局面。紀律軟化了之後,孩子就能信任父親,並願意接受情感的聯結。


 


若當父母雙方都能在關係的支持與培養孩子的能力之間取得平衡,領導會是強有力且和諧的。當父母學會在情感上與孩子聯結,並發展堅定而穩固的領導,他們會各自並一同成為更有效能的父母。取材自《做你孩子成長的鷹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ola王寶華 的頭像
    rola王寶華

    王寶華的顧問室

    rola王寶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