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絕佳禮物
有一天,我來到一個住家前,看到一個小男孩正在玩耍。他的電腦螢幕了無生機──螢幕上星際大戰畫面是靜止的,除非小男孩再次選擇啟動電腦遊戲。小男孩在房子後面的小花園裡玩耍。他手上拿著一個塑膠盒,裡面有些樹葉,還有六條他發現的毛毛蟲。當我走向他時,他輕手輕腳地打開盒蓋,大聲地數數,好證明他的大豐收。
我們並肩而坐,我告訴他毛毛蟲變成蝴蝶的神奇故事。他的眼睛睜得很大,充滿了驚奇。我建議他將毛毛蟲從安全的盒子裡放出來,讓牠們到大自然裡探險,他似乎並不介意。
那個男孩的身影一直盤旋在我的心裡。他似乎代表了這一代的孩子:從物質的層面來看,他們擁有過去數個年代的孩子未曾擁有過的富足;然而他們卻又是如此貧乏。我不知道他是否曾經蓋過樹屋,是否曾經在河流上築過水壩,或是從 十碼 外擊落牆上的空罐頭?
我不知道他是否曾經和他的父親一起做過這些事?
我知道時代不同了,如果還留戀過去的美好時光,是十分愚昧的。我也明白為什麼身為父母總想盡己所能的供應孩子。但是詹姆斯‧ 杜布森 博士(Dr. James Dobson)為這樣的矛盾做了結論:「我們忙於供應孩子過去自己所缺少的,以致於沒有時間給予他們我們所擁有的。」
一個九歲的男孩將來會忘記你為他在房間買了一台電視機。電視似乎真的對他比較和善,它絕不會說「等一下」,只會說「現在和我一起坐下來吧」;它會單獨在他的房間裡進行教育事業。電視價格不斐,但不會是孩子珍視的回憶。
孩子不會忘記的是,你和他一起在院子裡搭起借來的舊帳棚過夜。他會記得你倆大吃零食的過癮,還有手電筒沒電了,院子比他想像的還要更暗的感覺。當他長大成人,他會記得的是這些事。
這就是身為父母最大的矛盾──生活在這個可以輕易地用禮物來衡量愛的社會裡,孩子最深的渴望,依舊是父親的同在──任何年代的孩子都一樣。
有一天,我在海灘上看到一對父子。他們正玩著丟球與接球這種典型的遊戲。每當其中一人失手,球就滾到沙灘的盡頭,這段不短的路程,可能需要一位馬拉松選手去撿球。如果防守不力,球就滾入海裡,其中一人就得冒著生命危險,把球拾回岸上。不會有任何廣告界的奇才有興趣包裝這種消遣娛樂;這種遊戲不會被配上背景音樂和特殊效果,躍上電視大作廣告。然而,這對父子玩了好幾個小時,幾里外就聽得到他們的歡笑聲。
這才是親子間應該出現的情境──不論是說床邊故事給學步兒聽,和九歲的孩子玩尋寶遊戲,或是和十多歲的青少年孩子喝杯咖啡、聽聽音樂,這些是連最貧窮的父親也能給予孩子最豐盛的禮物。(取材自《60分鐘教你做個優質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