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患難,才能共享樂


這個月職場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年終獎金和尾牙。
經濟復甦有望,去年減薪、放無薪假的公司,開始宣布加薪發獎金;大企業尾牙拼場面、尬人氣,更重新成為媒體焦點。
老闆們彷彿都希望藉著這個動作,彌補過去一年員工受到的委屈。
「有福同享」,固然是激勵士氣的不二法門,但是如何「有難同當」,更考驗管理者的智慧。
若是把去年企業與人才攜手迎戰逆境的這堂課稱之為「共患難」,誰交出了充實的成績單?



成功案例1 永慶房屋:先幫員工多想一步


不景氣時,員工只有被壓榨的份?去年,永慶房屋反其道而行,推出系列創新做法,讓員工覺得溫暖不孤單,業績因此逆勢成長。


這一年對房仲業來說,真是內外交相逼的一年。


20089月金融海嘯爆發後,房市來到谷底,2009年全台房市的交易量,是6年來的次低。經濟情況變動劇烈之外,房仲業競爭更是白熱化,內政部不動產經紀業資訊系統統計,至200912月中為止,執業中的不動產經紀業家數,已經有4,158家,來到歷史新高。


在雙重不利因素夾殺下,永慶房屋依然預估能繳出2010年兩岸三地店數達670家、總銷金額上看3,000億元的成績單。永慶的祕密武器是什麼?


不同於其他企業砍預算、裁員工,永慶不但逆向操作,大舉徵才3,000人,更推出不少新做法,加強人才培育。


祕技1:鼓勵早下班,獎金加碼


「人才是永慶的資產,」永慶房屋業務管理部協理楊千毅不只一次這麼說。雖然外界對董事長孫慶餘的印象,不脫做事果斷、企圖心強烈,甚至有些強悍;但對內,孫慶餘卻十分柔軟感性,很願意砸錢在人才投資上。


去年起,永慶推出一系列變革,其中之一是讓前線的業務同仁每天提前到晚上9點下班。


「過去品牌力不夠強,很多東西需要靠人『跑』出來,」楊千毅指出,員工因此習慣拉長工時,「有些人看到店長、學長還沒下班,自己也不敢走。」但9點一律下班的制度實施後,不僅讓員工更能做好時間管理,也有多餘時間陪伴家人。


再來,是獎金加碼,既有的獎勵計劃外,再向上增加誘因。像是每月業績多做30萬元補助3,000元旅遊獎金、60萬元則補助6,000元,以此類推;或是當月成交件數比上個月增加50%時,就有機會與其他人競爭,額外獲得15,00020,000元的獎金。


這些設計最難得的,是它展露出「人味」。為了讓業務員不要永遠追趕達不成的業績,被挫折感淹沒,永慶放寬考核條件,只要跟自己比、能超越過去表現,就可以受獎得到鼓勵,這對士氣非常有幫助。


不景氣,客戶不願買、賣房子,多出來的時間,正好用來加強員工的職能訓練。2009年農曆年過後,永慶就趁此機會,新推出一堂業務員的訓練課程──關鍵時刻(Moment of Truth,MOT)。


祕技2:推出新課程,趁機練兵


永慶招募的員工,很大部份是社會新鮮人,「他們沒有太多社會經驗,跟一群已經可以買、賣房子的客戶互動時,兩方社會閱歷差很多,有時候會聽不懂『人話』,」楊千毅指出。這項課程除了讓高階、部級主管先上,並層層往下延伸到店長,同時培養內部講師,然後針對所有業務員授課。


課程分為4大部份,一開始為「探索」,教導業務員如何傾聽、詢問顧客;再來是「建議」。「以前這部份做得少,通常業務員聽完話就直接去做,但後來才發覺聽錯了客戶的意思,」人力資源部協理吳良治說。多了一個「建議」動作,可以讓業務員與客戶減少誤會;接下來才是行動,以及最後的評估。實施不到1年下來,的確看到客戶的滿意度因此提升。


相較於大多數房仲業者讓業務員單打獨鬥扛業績,永慶雖然也看重個人表現,卻更強調團隊運作,讓每個人都覺得背後有公司的支持。


祕技3:老鳥帶菜鳥,業績共享


新人一進到永慶房屋,先跟著所屬的學長組成小組。「新人的問題通常是:知道有人在賣房子,卻不知道怎麼把委託簽回來,」楊千毅舉例。兩人一組的方式,可以讓新人從做中學,也間接養成團隊共同運作的精神。


每個永慶的房仲經紀人在新人受訓時,都會聽到一個故事:過去曾有一名超級業務員,為了自身利益而破壞同事案件,即使業績再好,照樣被開除。這個故事像「天條」般被永慶人不斷傳述。


「團隊」不只是口頭上說說就夠,還要搭配健全的制度,才是團隊精神能延續的關鍵。吳良治表示,永慶除了個人的績效獎金,還會提撥店頭每月部份比例的營收,作為團體獎金,當團隊表現好,你的收入也會跟著增加。


同樣的理念,從個人、小團隊一直延伸到大團隊。分店之間,本來很容易出現責任區劃分糾紛或彼此搶單,但永慶的「聯賣」制度,以內部共享的方式,讓所有業務員都能在內部系統上查到其他區域的案件。


楊千毅舉例說明,若住在台北市信義區的客戶,想找木柵區的房子,不需要舟車勞頓到木柵的永慶房屋詢問,可以直接找住家附近的永慶;如果該客戶想到木柵看屋,木柵店的業務員更得義務陪同。「除了讓同仁養成分享的習慣,更能兼顧客戶的便利性與利益,」楊千毅進一步指出。聯賣同時也提高了成交機率,「因為新案件一出來,是所有業務員都在協助尋找。」


透過種種制度和措施,永慶希望讓員工深刻感受到「個人不孤單」的企業文化。


石牌店的業務黃柏彰還記得,他剛從宜蘭到台北工作時,租屋處沒有冷氣,每天晚上熱得睡不著,早上開會頻頻打瞌睡。這樣的情形被帶他的學長徐晟旻知道後,沒隔幾天,他送了一台風扇給學弟,之後甚至載了一台冷氣機到家幫忙裝設。「以前的學長對我好,所以我也要對學弟好,」徐晟旻說,他甚至還留著當時學長送的一枝鋼筆。


成立20年,永慶過去15年的直營店數一直不超過50家,直到後面5年急速擴張,直營店家數呈現4倍成長。今年直營店、加盟店以及中國大陸的點加起來,已經有550家。


能夠在近5年有如此爆發性成長,正是採取這些做法的成果──唯有先幫員工多想一步,才能不斷打破自己的紀錄。


成功案例2 匯豐銀行:把員工小事當做主管大事


金融業最困窘的時候,台灣匯豐銀行的員工滿意度卻是歷年最高,更是亞洲區第1


能有如此成績,正是每年員工滿意調查過後,高達300個行動方案的執行。


去年匯豐銀行台灣區行政總裁韋力行(Nicholas Winsor)相當風光,因為在由各區域CEO所組成的會議上,他向世界各地的同事們分享,台灣匯豐員工滿意度位居亞洲第1的原因和做法。


3年多前,匯豐銀行總行開始實施一項政策──Build HSBC as The Best Place to Work(打造匯豐成為最佳工作場所),並針對全球員工做不記名的滿意度調查,當時台灣的員工滿意度只有61%。


2009年,在金融風暴延燒最激烈的一年,台灣的員工滿意度不僅提升至78%,「還比台灣產業最佳標準值多出3%,」台灣區人力資源處負責人陶尊芷指出。


為什麼大環境最糟的時候,台灣匯豐銀行的員工滿意度達到新高?關鍵全在於調查過後的「行動方案」上。


陶尊芷解釋,每年的員工滿意度會針對薪資、領導、企業社會責任等面向詢問員工的意見。調查結束後,大概會出110份報告,等各部門主管對員工說明報告內容後,就會與員工一起針對需要改進的部份擬訂「行動方案」。「保守估計,每個部門有3個行動方案要擬,一年中至少有300個行動方案在做。」


1年,台灣員工最在乎的議題是「溝通」,因此陶尊芷與CEO討論後,決定由各單位推派代表,成立一個員工認同度小組,各單位有任何問題,都能反映給小組成員。陶尊芷說:「員工想要什麼,要由員工告訴我們。」


1步:再小的意見都被採納


小組成立後,他們根據同事們的意見構思具有創意的行動方案,例如成立“Best Place”內部網站,讓所有同仁都能上網站對一級主管「暢所欲言」。


去年一名員工上網留言給CEO,詢問夜間加班時,員工是否能把車子停在準備給貴賓客戶的停車位上,很快便獲得CEO答覆可以、並實施;去年10月,有員工留言提到某分行的招牌骯髒、老舊;2個月後,分行立即換上嶄新的招牌。雖然這些是主管眼中的「小事」,無形中卻累積出員工「我的意見被重視」的認同感。


即使去年沒有加薪,仍有60%以上的員工表示「滿意」薪酬,原因在於「溝通」。人力資源處副總裁陳慧珠指出,前年匯豐利用內部網站,讓員工了解自己的薪資如何與市場比較:「包括讓他們理解薪資結構、我們如何做市場調查,也介紹薪酬策略,像是固定獎金、變動獎金怎麼給等等。」她甚至發現,當同仁內部轉職時,都能用對等的知識和觀念跟她討論薪資結構。


“Work-Life Balance”是員工重視的另一個項目,匯豐對此推出「彈性工時」制度,個人金融處信託投資分處經理陳鈺斐正是受惠者之一。


2步:工作與生活平衡不是夢


2007年初時,身為高齡產婦的陳鈺斐產下一名體重嚴重不足的早產兒。「當時先生期望我回歸家庭、照顧小孩,但是同時,要放棄自己的努力,其實不太容易。」這是身為職業婦女的困境,自責的她,最後還是打算辭掉工作。


然而,為了留住人才,陳鈺斐的主管主動建議她申請彈性工時,將工作排到週一~週三,其他日子就能在家照顧小孩。「這讓我發現,我不是只有01的選擇。」原本與先生的衝突,也在對方的期待得到回應而化解。


雖然只是一個讓員工可以彈性工作的制度,但對於陳鈺斐來說,看待公司的態度完全不同:「以前就是把工作做完、下班,但現在你會覺得公司對你好,你也應該對它好,你會更負責。」


今年1月開始,匯豐還要實施更徹底的彈性工時制度,讓員工不必非得有強烈理由(如健康因素、短期進修等)才能申請留職停薪,只要經過主管批准即可。


一個從員工角度出發的關懷,讓員工與公司從「雇佣關係」,轉化成「夥伴關係」。這中間心態的轉換,也正向反映在公司績效上。


「去年雖然受到金融風暴影響,但我們還是表現的比預期好,」陶尊芷指出,就算2008年金融業慘澹,但匯豐該辦的尾牙不僅沒有停,員工薪水也沒有調整,「我們甚至發了不錯的獎金,很多同仁看到後相當驚訝。」


3步:員工滿意是主管KPI


要讓員工感到主管真的「在乎」,絕不是靠表面工夫就可以。


陶尊芷便曾全台走透透,與各分行員工談話;營運部門的主管,也全台奔走,與基層員工直接對話,帶回將近100個員工認為有待解決的問題,並在短時間內回應。「這是Group CEO重視的事,誰敢不做到?」陶尊芷說。員工滿意度是主管們績效考核中重要的指標。


之前匯豐曾發生員工到職才3天,就被診斷出罹患癌症的例子,一般公司或許會以「試用期不過」而請對方離開,但集團CEO仍決定保留他的工作、薪水照發,讓員工放心去治病。


只給高薪水、高獎金不一定能擄獲人心。員工的認同是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中累積產生,匯豐的經驗就是最好的證明。



 


王寶華與您共同分享


若有任何問題,歡迎不吝指教


Rola0982585839@yahoo.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la王寶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