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據乃文義證券及無因證券,票據上之權利義務,悉依票上所載文義定之,與其基礎之原因關係各自獨立,票據上權利之行使,不以其原因關係存在為前提


執票人行使票據上權利時,就其基礎之原因關係確係有效存在,不負舉證責任。


按稱支票者,謂發票人簽發一定之金額,委託金融業者於


    見票時,無條件支付與受款人或執票人之票據;支票之發票


    人應照支票文義擔保支票之支付;執票人向支票債務人行使


    追索權時,得請求自為付款提示日起之利息,如無約定利率


    者,依年利六釐計算,票據法第 4 條第 1 項、第 126


    、第 133 條分別定有明文。


裁判字號:100年簡上字第 36


裁判日期:民國 100 08 26


資料來源:司法院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00年度簡上字第36


上 訴 人 謝淑


訴訟代理人 李學權  律師


被 上訴人 項忠義


訴訟代理人 李志正  律師


      羅子武  律師


複 代理人 林佳穎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票款事件,上訴人對於 民國991111


本院臺北簡易庭99年度北簡字第14565 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本院於 民國100812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新臺幣肆萬壹仟捌佰玖拾貳元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被上訴人起訴主張:


  ()伊執有上訴人所簽發、經訴外人東榮盛有限公司(下稱東


    榮盛公司)背書如附表所示之支票 2 紙(下稱系爭支票)


    ,面額共計新臺幣(下同) 2,713,200 元,惟經伊於附表


    所示之日提示均未獲付款,爰依票據法律關係,請求上訴人


    給付票款。


  ()又伊取得系爭支票係因訴外人盧天祥代表東榮盛公司向伊


    借款,惟因東榮盛公司票信不佳,經伊要求盧天祥交付票信


    良好者所開之支票,盧天祥始交付系爭支票予伊,以作為還


    款之工具,是伊取得系爭支票並無票據法第 1314 條之惡


    意,亦非無相當對價。


  ()再者,上訴人雖提出伊與東榮盛公司簽訂之償債和解書、


    補充償債和解書,抗辯伊依該等和解書之約定,不得提示系


    爭支票云云,然伊取得系爭支票並無惡意可言,如前述,上


    訴人當不得執伊與東榮盛公司間之約定對抗伊。況依上開和


    解書之內容,可知伊所持有系爭支票,至遲應於民國 99


    2 月就約定之應收帳款中優先清償,而無不得行使系爭支票


    之約定,則上訴人抗辯其無須負票據責任云云,殊不足取等


    語。二上訴人則抗辯:


  ()被上訴人取得系爭支票,並非善意取得,依票據法第14


    規定,伊無給付票款之義務:


    1.伊當初係借票予訴外人盧天祥、東榮盛公司向外借款,而


      交付系爭支票予盧天祥。而依盧天祥於原審之證詞,可知


      東榮盛公司將系爭支票交付被上訴人係為調現週轉,而非


      清償東榮盛公司對被上訴人之債務,且被上訴人對東榮盛


      公司借票調現,如無法調現應返還系爭支票之事實,亦知


      之甚詳。至東榮盛公司於系爭支票背書之目的在於委任調


      現及取款,並無轉讓票據權利予被上訴人之意思,被上訴


      人係以東榮盛公司調現及取款之使用人或受任人身分持有


      系爭支票,屬無對價之持有,依票據法第14條第2 項規定


      ,並非真正票據善意占有。又被上訴人知悉伊及東榮盛公


      司間並無票據權利轉讓之意思,並明知其非票據權利人或


      票據權利受讓人,則依票據法第14條第1 項規定,被上訴


      人亦非真正票據善意占有。


    2.再者,被上訴人與東榮盛公司於9812月間簽訂2 次和解


      書,依該等和解書之約定,被上訴人不得再提示系爭支票


      ,並應於換發本票為擔保後,返還系爭支票。詎被上訴人


      拒絕返還系爭支票,復擅自託收提兌,符合票據法第14


      1項惡意及第2項無對價持有之要件,並非真正票據轉讓


      之善意占有。


  ()被上訴人惡意取得系爭支票,依票據法第13條規定,伊得


    主張惡意抗辯,拒絕給付票款:


    被上訴人於取得系爭支票時,即知悉東榮盛公司係向伊借票


    調現,如無法調現即應將該等支票返還予伊,不得據為己有


    或以受讓票據權利為由而提兌;且被上訴人明知東榮盛公司


    於系爭支票背書係為委任被上訴人調現、取款之用,並非清


    償舊借款,亦非轉讓票據權利予被上訴人;另被上訴人依其


    與東榮盛公司間之和解書,亦不得擅自提示系爭支票,且應


    於換發本票後將系爭支票返還予伊。詎被上訴人竟未依前開


    和解書履行,拒絕返還系爭支票並擅自提兌,足證被上訴人


    自始至終均非票據善意取得人。東榮盛公司已將其對被上訴


    人之票據返還請求權及損害賠償請求權讓與伊,伊自得依票


    據法第13條規定主張惡意抗辯,拒絕給付票款等語。


三原審為被上訴人全部勝訴之判決,上訴人提起上訴,聲明:(


  )原判決廢棄;( )被上訴人在第一審之訴及假執行之聲


  請均駁回。被上訴人則答辯聲明:上訴駁回。


四兩造不爭執之事實:


  ()上訴人前曾簽發系爭支票交予訴外人盧天祥收執,嗣上訴


    人對系爭支票之付款人臺灣銀行撤銷付款委託(見原審卷第


    14 15 頁)。


  ()被上訴人執有上訴人所簽發、經東榮盛公司背書之系爭支


    票,經被上訴人於附表所示之日提示,因該等支票業經撤銷


    付款委託為由遭退票(見支付命令卷第 45 頁)。


五得心證之理由:


  ()按稱支票者,謂發票人簽發一定之金額,委託金融業者於


    見票時,無條件支付與受款人或執票人之票據;支票之發票


    人應照支票文義擔保支票之支付;執票人向支票債務人行使


    追索權時,得請求自為付款提示日起之利息,如無約定利率


    者,依年利六釐計算,票據法第 4 條第 1 項、第 126


    、第 133 條分別定有明文。經查:


    1.上訴人坦承系爭支票為其簽發,交予東榮盛公司之法定代


      理人盧天祥持以向外借款(見本院卷第52頁),核與盧天


      祥所證述取得系爭支票之緣由相符(見原審卷第36頁)。


      盧天祥另證稱:被上訴人為東榮盛公司之金主,因東榮盛


      公司欲向被上訴人調現,但因東榮盛公司之票信不佳,故


      其向上訴人借系爭支票轉讓予被上訴人等語(見原審卷第


      36頁),亦核與被上訴人所稱取得系爭支票之緣由相符。


      再觀諸卷附系爭支票影本(見支付命令卷第4-5 頁),其


      票面均已記載受款人為東榮盛公司,嗣由東榮盛公司背書


      ,由被上訴人存入其在臺北富邦商業銀行之帳戶內提示惟


      遭退票,亦有退票理由單及被上訴人之帳戶存摺影本足憑


      (見支付命令卷第4-6 頁),綜上足證上訴人簽發系爭支


      票予東榮盛公司持以向外借款,係將該等支票之票據權利


      轉讓與東榮盛公司,該票據之票據權利復經東榮盛公司背


      書轉讓予被上訴人。被上訴人既為系爭支票之持票人,其


      依前揭票據法規定請求上訴人給付票款並加給利息,於法


      即無不合


    2.上訴人雖辯稱:被上訴人於取得系爭支票時,即知悉東榮


      盛公司係向伊借票調現,如無法調現即應將該等支票返還


      予伊,不得據為己有或以受讓票據權利為由而提兌;且被


      上訴人明知東榮盛公司於系爭支票背書係為委任被上訴人


      調現、取款之用,並非清償舊借款,亦非轉讓票據權利予


      被上訴人各云云。然上訴人已自承:當初簽發支票予東榮


      盛公司,已約定東榮盛公司應於他人提示系爭支票時,自


      行將票款存入系爭支票之甲存帳戶供支票兌現;且其明知


      如東榮盛公司未依約存入票款供支票兌現,此風險應由其


      負擔等語(見本院卷第52頁),足證上訴人簽發系爭支票


      予東榮盛公司之目的係轉讓票據權利予該公司,再由該公


      司交付系爭支票予金主作為還款工具,俟金主提示支票,


      應由東榮盛公司自行存入票款俾使金主得兌現支票,並清


      償其對金主之借款債務。上訴人並不爭執被上訴人即為借


      款予東榮盛公司之金主,且東榮盛公司已將系爭支票背書


      轉讓予被上訴人,被上訴人業已合法取得系爭支票之票據


      權利,至臻明確,上訴人以前詞置辯,至為無稽,誠無足


      取。


  ()上訴人另辯稱:被上訴人明知其與東榮盛公司間有抗辯事


    由存在仍取得系爭支票,其得依票據法第 13 條規定拒付票


    款云云。經查:


    1.按票據債務人不得以自己與發票人或執票人之前手間所存


      抗辯事由對抗執票人。但執票人取得票據出於惡意者,不


      在此限,為票據法第13條所明定。該條但書所謂惡意,係


      指執票人明知票據債務人對於發票人或執票人之前手間,


      有抗辯事由存在而言。執票人有無惡意,應以其取得票據


      時為決定之標準(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2862號判決意


      旨參照)。又票據乃文義證券及無因證券,票據上之權利


      義務,悉依票上所載文義定之,與其基礎之原因關係各自


      獨立,票據上權利之行使,不以其原因關係存在為前提,


      執票人行使票據上權利時,就其基礎之原因關係確係有效


      存在,不負舉證責任。若票據債務人以自己與執票人間所


      存抗辯之事由,對抗執票人,依票據法第13條規定觀之,


      應由票據債務人就該抗辯事由負舉證之責任(最高法院98


      年度台簡上字第17號判決意旨參照)。


    2.上訴人陳稱其係與東榮盛公司約定,當持票人提示系爭支


      票時,應由東榮盛公司自行將票款存入系爭支票之甲存帳


      戶供支票兌現等語,此核為其與東榮盛公司間之抗辯事由


      。然上訴人並未舉證證明被上訴人受領系爭支票時,已明


      知其與東榮盛公司間有上開約定,要難認為被上訴人為票


      據法第13條但書所指惡意執票人,上訴人即不得以其與東


      榮盛公司間之前開約定對抗被上訴人,而得拒絕對被上訴


      人負給付票款之責。


    3.至上訴人另辯稱:依被上訴人與東榮盛公司於9812月間


      針對借款債務問題所簽之二份和解書,應由東榮盛公司另


      簽發本票換回系爭支票,被上訴人不得再提示系爭支票云


      云,惟遍觀上訴人所指和解書內容(見原審卷第27-30


      ),並無被上訴人於和解契約成立即不得提示系爭支票之


      明確約定,況盧天祥於原審亦證稱:簽立前述和解書後,


      有還錢的部分票有收回,沒有還錢的部分票就沒有收回;


      被上訴人在提示系爭支票前有告訴東榮盛公司,但其表示


      公司根本沒有錢請被上訴人不要提示,但被上訴人仍提示


      該支票等語(見原審卷第36-37 頁),足證於被上訴人與


      東榮盛公司簽署前開和解書後,東榮盛公司僅針對已清償


      之債務收回支票,系爭支票所表彰之借款債務因尚未清償


      ,故未由東榮盛公司收回;且東榮盛公司對於被上訴人提


      示系爭支票之舉,亦僅表示無資力清償債務,並未主張被


      上訴人無權提示支票,益徵東榮盛公司亦不認為被上訴人


      於簽署前開和解書後,即不得再持系爭支票行使權利,是


      上訴人此項主張,亦非可採。


  ()上訴人復辯稱:被上訴並非善意取得系爭支票,且係無對


    價取得系爭支票,其得依票據法第 14 條規定拒絕給付票款


    云云。經查:


    1.以惡意或有重大過失取得票據者,不得享有票據上之權利


      。無對價或以不相當之對價取得票據者,不得享有優於其


      前手之權利,為票據法第14條所明定。該條所謂以惡意或


      有重大過失取得票據者,係指明知或可得而知轉讓票據之


      人,就該票據無權處分而仍予取得者而言(最高法院52


      台上字第1987號判例意旨參照)。另該條所指不得享有優


      於其前手之權利,係指前手之權利如有瑕疵(附有人的抗


      辯),則取得人即應繼受其瑕疵(附有人的抗辯),人的


      抗辯並不中斷,如前手無權利時,則取得人並不能取得權


      利而言(最高法院68年台上字第3427號判例意旨參照)。


    2.系爭支票係由上訴人簽發交予東榮盛公司收執,東榮盛公


      司已自上訴人處取得系爭支票之票據權利,如前述,東榮


      盛公司自屬系爭支票之有權處分人,東榮盛公司嗣將系爭


      支票背書轉讓予被上訴人,被上訴人取得系爭支票,即非


      票據法第14條第1 項所指以惡意或重大過失取得,上訴人


      執此抗辯被上訴人不得享有票據上之權利,自非有理。


    3.再者,東榮盛公司係因向被上訴人借款,而將系爭支票背


      書轉讓予被上訴人作為還款工具,前已詳論,被上訴人已


      將借款交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ola王寶華 的頭像
    rola王寶華

    王寶華的顧問室

    rola王寶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