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帶保證債務是否履行,於保證契約成立後,尚具不確定性,自不可認屬被繼承人得自遺產總額中扣除之未償債務


裁判字號:100年訴字第1315


裁判日期:民國 100 12 15


資料來源:司法院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100年度訴字第1315


                                    100121日辯論終結


        周孟賢


            周芷聿


     


訴訟代理人  楊佳璋  律師


        財政部臺北市國稅局


      陳金鑑


訴訟代理人  陳宜津


            蘇倩慧


上列當事人間遺產稅事件,原告不服財政部中華民國100 6


16日台財訴字第10000190160 號(案號:第10000926號)訴願決


定關於未償債務扣除額及罰鍰部分,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判決如


下: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事實概要:


    原告等之父周建成於民國973 18 日死亡,其配偶周葉娟


    慧及第1 順位繼承人周錫宏、周錫廷、周錫利、周錫汶、周


    亮良均為拋棄繼承,原告等為限定繼承。原告等未依規定辦


    理遺產稅申報,經被告查得被繼承人死亡時遺有土地7 筆新


    臺幣(下同)6,211,600 元及其他財產(現金)16,408,033


    元,乃核定遺產總額22,619,633元,遺產淨額12,819,633


    ,未償債務扣除額0 元,補徵應納稅額1,933,804 元,並處


    罰鍰1,668,282 元【1,933,804 6,211,600 0.5


    倍+16,408,0331 倍)6,211,600 元+16,408,033


    元)】。原告等就未償債務扣除額及罰鍰部分申請復查,未


    獲變更,再就未償債務扣除額、罰鍰、遺產(現金)、身心


    障礙扣除額及親屬扣除額部分,提起訴願,經財政部訴願決


    定:「關於遺產-現金、追加親屬扣除額及身心障礙扣除額


    部分訴願不受理。其餘訴願駁回。」後,遂就未償債務扣除


    額、罰鍰、遺產(現金)、身心障礙扣除額及親屬扣除額部


    分,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並於訴訟進行中撤回身心障礙扣


    除額及親屬扣除額部分之訴訟(見本院卷第61頁之準備程序


    筆錄所載),而僅就未償債務扣除額、罰鍰、遺產(現金)


    部分【關於遺產(現金)部分,本院另為裁定】提起行政訴


    訟。


二、本件原告主張:


  原告等不諳法律,根本不知應在被繼承人周建成死亡6 個月


    內,向戶籍所在地主管稽徵機關辦理遺產稅申報,且原告等


    於接獲本件遺產稅核定通知書暨裁處書前,未收受任何通知


    ,於毫無預警下,遭命於收受遺產稅核定通知書暨裁處書,


    即應繳交鉅額罰鍰,顯違一般裁罰及經驗法則。被繼承人周


    建成所遺不動產:臺南市○○177-1 177-46177-


    47177-57177-58177-59177-60地號土地,早於96


    11月間即遭債權人華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南銀


    行)向臺灣臺南地方法院(下稱臺南地院)聲請假扣押在案


    ,有土地登記謄本可憑,足證周建成所遺之上開7 筆不動產


    並無實質之價值。


  被繼承人周建成與佳億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佳億公司)


    、何小萍、葉旭野、鄭宗文、周葉娟慧、陳昭蓉應向債權人


    華南銀行連帶給付:63,588,295元,及自966 5 日起


    至清償自止,按年息3%計算之利息,並自967 6 日起至


    清償日止,逾期在6 個月內者,按上開利率10% ,超過6


    月者,按上開利率20% 計算之違約金。84,680,000元,及


    967 27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3.195%計算之利息,


    並自968 28 日起至清償日止,逾期在6 個月內者,按上


    開利率10% ,超過6 個月者,按上開利率20% 計算之違約金


    ,並連帶賠償督促程序費用1,000 元,此有臺灣嘉義地方法


    院(下稱嘉義地院)97年度執字第577 號債權憑證可稽。按


    民法第273 條規定,債務之連帶保證人並無民法第745 條規


    定之先訴抗辯權。亦即連帶債務未全部履行前,全體債務人


    仍負連帶責任。被告未詳查,率以「於有多名連帶債務人且


    有主債務人情形下,於債權人屆清償期未獲清償,向特定債


    務人為實現給付內容之具體求償行為前,並無從確定該連帶


    債務係由何人負擔暨其給付之金額若干,尚不得以形式上被


    繼承人係為連帶債務人,即逕認定該連帶債務即為被繼承人


    之未償債務」云云,及財政部所認「被繼承人死亡前未償債


    務,應限縮解釋不包括保證債務」云云,其等之認事用法自


    有違誤。


  原告周孟賢於周建成973 18 日死亡後,業已依法向臺灣


    臺北地方法院(下稱臺北地院)聲請限定繼承,此有臺北地


    院民事裁定確定證明書可稽。依當時民法第1154條第2 項規


    定,原告周芷聿應視為同為限定之繼承。從而,就周建成之


    債務,係以遺產範圍內負清償責任,如有剩餘,始為繼承;


    而原告等既已依法聲請限定繼承,故自始至終均認無就周建


    成之遺產作申報之作為義務,原告等並無違反遺產及贈與稅


    法相關規定之主觀犯意。被告率認原告等未依遺產及贈與稅


    法辦理遺產稅申報及處以罰鍰,顯有違誤。原告等與周建成


    之其他子女,係為同父異母之兄弟姐妹,與周建成及其家人


    分居臺南、臺北兩地,並未與周建成及其家人同財共居,故


    原告等對周建成之財產、所得及相關金錢之支出、分配等,


    均未參與,亦不暸解。何以周建成尚遺有「現金-出售土地


    及房屋,核定金額16,408,033元」?上開土地及房屋究何所


    指?係何時出售?且16,408,033元並非小數目,該價金流向


    為何?自應有進一步查明之必要,藉以究明該「現金-出售


    土地及房屋,核定金額16,408,033元」之事實是否為真。況


    923 月間周建成即已經法院為禁治產宣告,有戶籍謄本足


    證;又據聞生前出售處分該等土地及房屋所得款項,均係清


    償彰化商業銀行(下稱彰化銀行)之借款,周建成就該「現


    金-出售土地及房屋,核定金額16,408,033元」,並無任何


    所得,且出售房地所得金錢全數清償周建成之債務,二者相


    互抵銷後,對周建成而言,就該「現金-出售土地及房屋,


    核定金額16,408,033元」部分,應為0 ,自無再行加計核定


    之必要。


  綜上,被告漏未將被繼承人周建成之保證債務63,588,295


    84,680,000元及其相關利息違約金,及「現金-出售土地


    及房屋,核定金額16,408,033元」之扣除額加以扣除,竟逕


    核定本件應繳納稅額1,933,804 元,並按應繳納稅額處罰鍰


    1,668,282 元,原處分及訴願決定均有違誤等情。並聲明求


    為判決撤銷訴願決定及原處分(即復查決定)關於未償債務


    扣除額、罰鍰及遺產(現金)部分【關於遺產(現金)部分


    ,本院另為裁定】。


三、被告則以:


  扣除額-未償債務部分:遺產稅課徵乃依被繼承人死亡日為


    認列核定之準據,被繼承人周建成973 18 日死亡,雖其


    生前為華南銀行3 筆債務之連帶保證人,惟連帶保證之債務


    ,對債權人而言,僅係主債務人對其負有金錢債務,連帶保


    證人僅負有代為履行責任,非謂其債權因有連帶保證,即變


    為主債務人及連帶保證人同時對債權人負有數個相同之金錢


    債務。故在租稅法上對主債務人及連帶保證人間之債權債務


    關係之解釋及評價,亦須依據上開保證之性質為之,是遺產


    及贈與稅法第17條第1 項第9 款所規定得自遺產總額中扣除


    之「被繼承人死亡前未償債務」,應限縮解釋不包括保證債


    務在內,此有高雄高等行政法院95年度高等行政法院法律座


    談會提案決議可參。且系爭保證債務,於繼承發生時,仍不


    確定由被繼承人償付,屬或有債務,縱於周建成死亡後,因


    償付債務致減少其本身現有之財產,惟其於清償之限度內,


    同時承受債權人對於主債務人之債權,因而最終應負清償責


    任者,仍為主債務人,就保證人而言,僅為財產形式上變更


    ,從而,被告否准系爭保證債務為被繼承人死亡前未償債務


    ,並無不妥。


  罰鍰部分:依修正前之民法規定,所謂限定繼承係指繼承人


    得限定以因繼承所得之遺產,償還被繼承人之債務,亦即限


    定繼承人對於被繼承人之債務,僅以所繼承遺產為限,負有


    限責任,惟並不因此排除繼承人遺產稅申報義務,限定繼承


    與遺產稅申報義務係屬二事。原告等主張就該繼承事件已為


    限定繼承,從而無遺產稅申報之作為義務及違反遺產及贈與


    稅法相關規定之主觀犯意,顯有誤解。原告等之父周建成於


    97年3 月18日死亡,繼承人依法即負有遺產稅申報義務,原


    告等未依規定辦理遺產稅申報,縱非故意,仍難卸過失之責


    ,被告依新修正遺產及贈與稅法第44條及財政部983 5


    日台財稅字第09804516500 號令修正之「稅務違章案件裁罰


    金額或倍數參考表」規定,以原告等未依限申報之財產屬不


    動產、車輛、上市或在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之有價證券者以


    及屬前述財產以外者,按所漏稅額分別處0.5 倍及1 倍罰鍰


    合計1,668,282 元,並無不合,原告所訴委無足採。


  又原告等於訴願、行政訟訴階段始提出主張被告查獲核定被


    繼承人死亡遺有其他(現金)16,408,033元,非屬被繼承人


    之遺產部分,惟此訴訟爭點未於復查時提出,依改制前行政


    法院48年度判字第61號判決意旨,在訴願程序前未先踐行復


    查之先行程序,自非訴願之審酌範疇,渠等就此爭點逕為起


    訴,於法自有未合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求為判決駁回原


    告之訴。


四、本件如事實概要欄所載之事實,有被繼承人死亡通報書(第


    316 頁)、繼承系統表(第274 頁)、臺北地院976 30


    97年度繼字第1007號民事裁定(第355 頁)、臺北地院家


    事法庭984 28 日北院隆家祥97年度繼字第806 號函(第


    310 頁)、遺產稅核定通知書(第334 頁)、裁處書(第33


    5 頁)、被告100 3 18日財北國稅法二字第1000216794


    號復查決定書(第377-380 頁)、財政部100 6 16日台


    財訴字第10000190160 號訴願決定書(第387-390 頁)等件


    影本附原處分卷可稽,且為兩造所不爭,洵堪認定。是本件


    爭點厥在:被告否准系爭保證債務為被繼承人死亡前未償債


    務,並依新修正遺產及贈與稅法第44條、財政部983 5


    日台財稅字第09804516500 號令修正之「稅務違章案件裁罰


    金額或倍數參考表」規定,處原告等罰鍰合計1,668,282


    ,是否適法有據?


  原告等就遺產(現金)部分所提行政訴訟,本院另為裁定,


    合先敘明。


  按行為時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 條第1 項、第4 條第1 項、第


    17條第1 項第9 款、第23條第1 項前段分別規定:「凡經常


    居住中華民國境內之中華民國國民死亡時遺有財產者,應就


    其在中華民國境內境外全部遺產,依本法規定,課徵遺產稅


    。」「本法稱財產,指動產、不動產及其他一切有財產價值


    之權利。」「左列各款,應自遺產總額中扣除,免徵遺產稅


    ……九、被繼承人死亡前,未償之債務,具有確實之證明


    者。……」「被繼承人死亡遺有財產者,納稅義務人應於被


    繼承人死亡之日起6 個月內,向戶籍所在地主管稽徵機關依


    本法規定辦理遺產稅申報。……」次按,981 21 日修正


    公布之遺產及贈與稅法第44條規定:「納稅義務人違反第23


    條或第24條規定,未依限辦理遺產稅或贈與稅申報者,按核


    定應納稅額加處2 倍以下之罰鍰。」又按,財政部983


    5 日台財稅字第09804516500 號令修訂之稅務違章案件裁罰


    金額或倍數參考表規定:「一、未依限申報之財產屬不動產


    、車輛、上市或在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之有價證券者,處應


    納稅額0.5 倍之罰鍰。二、未依限申報財產屬前述財產以外


    者,處應納稅額1 倍之罰鍰。」


  依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7條第1 項第9 款規定可知,被繼承人


    死亡前有未償之債務,具有確實之證明者,應自遺產總額中


    扣除。是應自遺產總額中扣除之未償債務,自應以被繼承人


    死亡時確實已發生並存在之未償債務為要件。又連帶保證人


    就其連帶保證之債務,固與主債務人對債權人各負全部之給


    付責任;然所謂連帶保證,僅為喪失先訴抗辯權之保證而已


    ,除此而外,仍不失其保證之性質。而依民法第73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la王寶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