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綜合報導】


隨著大陸民眾所得不斷提高,中國大陸已成為許多企業積極搶進的市場。


然而,大陸官方透過各種政策扶持與補貼以國有企業為主的本地企業,導致外資企業在中國市場節節敗退則引發美國日益不滿。


去年1211,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十周年論壇中致詞時表示,中國加入WTO十年來,「不斷擴大農業、製造業、服務業市場准入,不斷降低進口產品關稅稅率,取消所有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進口配額、許可證等非關稅措施,全面放開對外貿易經營權,大幅降低外資准入門檻」。


不過,許多外資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實際感受卻與胡錦濤的表述存在不少落差。


美國駐中國大使駱家輝在胡錦濤講話後四天,在出席一場財經論壇時就批評中於外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干預過多。


駱家輝指出,中國計畫在「十二五」期間大力發展服務業,另一方面卻設置許多措施限制外資企業參與中國的服務業,尤其是金融服務業。


美國財政部長蓋納上個月前往瑞士出席達沃斯論壇時也提及,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及其「補貼和扭曲」,對中國的貿易夥伴們「非常有害」,美國總統歐巴馬早前在國情諮文中也表達了類似論點。華爾街日報日前一篇報導指出,中國的國有企業無處不在且規模龐大,同時還享有大額的政府補貼,以及融資、稅收、監管優惠等方面的支持。


報導並引述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的分析稱,美國公司進入中國與中國企業競爭時,常會發現跟自己競爭的對象不是企業,而是政府。中國政府有權批准或駁回外商的投資﹐或是要求將技術轉移給中國,以換取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即大陸招商引資時慣用的「以市場換技術」策略)。


面對中國第二大經濟體,採取諸多策略妨礙外資進入,歐巴馬日前已宣布,將成立一個新的貿易執法單位,負責調查他國的「不公平貿易」作法。據美國貿易代表柯克透露,新成立的貿易執法部門目的之一是為美國企業打開海外市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ola王寶華 的頭像
    rola王寶華

    王寶華的顧問室

    rola王寶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